中国SaaS怎么了?--飞书火了,ERP却没人爱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过去几年,中国SaaS市场经历了高预期、低落地的反复轮回。从最初模仿Salesforce、SAP,到今天AI编排、流程智能重构,一波又一波的热潮裹挟着资本、媒体和创业者。 然而,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现实:
一边是飞书、钉钉、企微这些协作工具快速普及,成为企业刚需;一边是ERP厂商无论多么努力讲价值、做功能、上AI,客户却始终半信半疑、不愿买单。 这不是产品的问题,而是市场结构性的问题。 一、飞书火,是因为用得爽;ERP冷,是因为听不懂为什么飞书之类的企业协作平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?不是因为它是国产的,也不是它便宜(其实不便宜),而是它满足了三个关键特征:
相比之下,ERP的落地则往往意味着:
一个是让你更自由,一个是让你不能乱来。这本质上不是软件的问题,而是工具属性 vs 管理属性的冲突,如果我们在继续深挖最根本的原因,那就是下面的对比: 飞书们是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立竿见影的价值1. 即装即用,用户体验好飞书是工具--上线快、使用门槛低,员工一注册、马上能聊天、开会、写文档、做审批。 ERP是系统--上线复杂、流程定制繁多、推行难度大,用户需要培训、学习、习惯改变。 2. 解决的是协作难题,人人有感飞书打通的是日常高频工作流:沟通、审批、共享、排期,是大家每天都要用的。 ERP处理的是管理流程与责任归属,只有一部分人(如财务、供应链人员)才日常接触,而且更多是被系统卡住的角色,体验不佳。 3. 是赋能工具,不是管控系统飞书让员工更自由、协作更高效;ERP让员工感觉流程变复杂、责任更清晰、可追溯性更强。 这是本质不同,一个是帮助我,一个是限制我。 ERP承载的是组织治理价值,但难以量化和感知ERP最大价值在于:让组织运转可控、可视、合规、可持续。但这类价值属于间接、延迟性收益,且主要体现在管理层视角:
但对于多数业务部门,ERP代表的是更多流程约束、审批步骤、填表数据,是工作麻烦的来源。 因此:
这就决定了认知落差。 三、飞书代表用户导向,ERP代表管理导向
这也是为什么飞书更像C端产品思维,而ERP仍是典型B端治理思维--而在中国市场,C端文化的侵入,让企业用户也更追求用起来爽。 四、中国企业数字化层级不一,协作比治理更迫切大量中国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还未真正完成数字化组织建设。他们:
此时谈ERP的精细化价值太早。反而是如何高效沟通、如何快速行动成了第一诉求。飞书刚好踩中了这部分需求。 五、飞书正在协作即平台,反向吞噬部分ERP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:飞书这类平台正逐步向ERP领域渗透:
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认为:飞书就是我的轻ERP,这是对ERP价值的再一次边缘化。 总结:ERP不是不重要,而是价值认知断层严重出路在于两者结合:可感知的ERP与有治理能力的协作平台未来真正有前景的产品,可能不是飞书,也不是传统ERP,而是:
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WIxidSzVYOljuR091g55w 该文章在 2025/7/7 10:22:49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